第一二二章 春闱 (第1/6页)
永乐十九年二月的应天府,几乎全民都陷入了火车试运行带来的震撼之中。
只需要两个,最多四个铜板,就能上车享受一番。导致了这一列四节的火车,从投入试运营开始,就火爆异常。
许多老百姓根本不是为了出行,只是为了享受一番坐车的乐趣,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乘坐。
以至于半个多月过去了,这列火车还没有真正担负起应有的职能。
这不像是一列城市火车,而仿佛是游乐场的过山车。
工部也在加班加点地制造更多的车头,更多的车厢,想要早日把其他几条线路的火车也运营起来。
不过在全国来说,影响最大的还是三月将要举行的春闱。
作为封建时代唯一改变自身命运的渠道,科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后世的许多人将科举与高考相比,其实大谬。
考上大学,虽然能改变自身的命运,但是跟科举相比,远远不如。因为科举改变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命运,更是在这个以出身定位的僵硬阶层向上的台阶。
后世的万民平等,如今却是士农工商阶级分明。
考上大学只是给了你一个平台,但是科举却是将一个底层人变成上等人。
如今的科举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,以“四书”文句为题,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,解释必须以朱熹《四书集注》为准。
《四书集注》是集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于一体的经义释注。
朱熹少年得志,但由于他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与当权者相逆,所以仕途颇为坎坷。
且不谈他私德如何,仅凭此书来讲,他的确算得上是一代大家。
在朱瞻基看来,他的很多思想其实非常落后,但是在这个时代,还没有谁能像他一样,在儒家经义里面将整个社会层次和关系分析的如此清楚。
朱熹的深刻之处在于,把孔孟置于正宗,同时又把董仲舒阴阳五行,把张载、周敦颐、二程的观点,以及佛教的灭欲观和道家的哲学与思辨精神,加以整理,小心而细致地构造出内容精深的新儒学体系。
儒学在世界观、方法论上的短处被克服了。
这也使佛、道等学说再也不会动摇它了,并且还要主动靠拢。
南宋以后,蒙元一直到明朝这几十年,三教合一的趋势,实际上就是他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。
宋以后一直到现代的几百年间,《近思录》、《四书或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