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96节 高度集权的君主之路 (第2/3页)
是狗捉耗子,多管闲事。
地方任上,则由十六道御史及外派的巡按御吏负责吏治,还有加了都御史头衔的督抚也有弹劾与监督的权力,若无都御史头衔,督抚去弹劾他人也是多管闲事(不过督抚都会有都御史头衔以节制地方官员)。
普通地方官员连个弹劾权都没有,比如一个知府想弹劾巡盐御吏,必须由他之上的督抚代陈弹章,要是督抚不干的话,知府也没用。
现在不同了,皇帝特许的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,密折奏事使政令完全体现了皇帝的意志,使得君主专制、中央集权达到极限!
当然不仅仅限于打小报告,其内容涉及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,让朝廷得到更多的信息,不出紫禁城,就知天下事。
其实密折制度不是新鲜事物,颜常武在东南国用过,大明也有用过,但用得较少,毕竟不是谁都想当特务的。
现在说得很清楚,不允科道风闻奏事,就用密折制度取而代之,大行之!
如今正式成为了一项制度,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,直接向朝廷递密折,臣子们不由得钦佩不已,叹为观止。
“这一招真是高啊!”
密折朝政进一步黑箱化,增添皇权的神秘感!
起到了使官员、尤其是同僚,相互告密的作用。比如一省之内,督抚、布政使、按察使、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,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事?密折制度使得同僚变成了“特务”,谁都有打小报告的可能,自然是防不胜防,于是只好老老实实。
还有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,皇帝对密折的重视程度高,有着优先御览的特权,真正实现了及时的下情上达。
密折制,等同于广开言路,群臣可以直言进谏,使大臣们相互牵制,加强了皇权。
科道官员不再把持言路,从而党争的手段被削弱了。
密折奏事的权利只有得到朝廷宠信的人才能享有,臣子们为了获取朝廷的信任,纷纷献媚,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。
但密折制度也有种种的不足,尤其是对于体力的要求。
密折制度初起之时,官僚们的积极性很高,纷纷上奏,看到御案上半人高的密折,朱和坪大皱眉头!
不仅需要时间去看,还要花精力去想!
他深切体会到为什么颜琨要逃避的原因,为什么颜煜不想这个位置。
这工作不是普通人能做的,是超人才能做的!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