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十一章、不夜城 (第2/4页)

加入书签

大障碍不是发电成本,而是电线成本,或者说是铜和橡胶。

就算是利用率再低,一千克煤怎么也能发一度电,奥地利的煤不值钱,发电又不挑食,什么煤都可以用。

单纯的发电成本每千瓦时不超过5格罗申,不过输送到居民家中的时候,一度电的价格就变成了8先令,整整增长了159倍。

(1盾=100先令=10000格罗申)

没办法,用户数量不多,电线成本又高,加上摊销费用自然就上去了。

新能源发展最直接好处就是:在经济危机一片萧条下,奥地利的炼铜产业和橡胶产业逆市增长。

相关产业链上众多企业因此受益,至少被带动5亿神盾的市场,为奥地利的经济复苏贡献出了力量。

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,奥古斯特慈爱的说道:“这个问题,我也不知道,需要我的小科学家亲自去研究。”

维也纳的学术氛围还是很浓的,科学家在奥地利的社会地位非常高,尤其是出了弗朗茨这位热衷于给科学家授爵的皇帝后,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追捧。

当然爵位不是那么好拿的,每年都不一定有一个名额。弗朗茨是现实主义者,没有看到成果之前,就算是吹得天花烂坠,他也不会理会。

这也无伤大雅,仍然无法阻止民众们的热情。奥古斯特也不例外,总是把儿子的兴趣爱好往科研上引。

显然,小家伙不是那么买账,摇晃了一下脑袋说道:“不,实验室太枯燥了。怎么比得上纵马驰骋天下,我的志向是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人。”

看着手舞足蹈的儿子,奥古斯特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现实。不是学霸,想要成为科学家太难了,成为一名军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德意志地区的传统是强大的,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,才是大部分人的目标。

不要看奥古斯特是一名医生,实际上他也曾是一名军人,只不过已经退役了。

在全民兵役制度,基本上每一个成年男性,都会进入部队服役。没有服过兵役男性,在社会上容易受到歧视。

现在奥地利的服役率仍然高达95%,剩下的那百分之五自然就是残次品了。普通人就算无法进入正规军,也会进入预备役。

这不仅仅只是一项义务,还是大家的一项权利,法律上的定义是:每个公民都有保卫国家的权利和义务,服兵役权也是公民权利之一。

这不是弗朗茨的锅,而是奥地利的宪法核心决定的: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