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六章、填出来的通道 (第4/6页)
运河利益和他们分享的。
反倒是正在交战的法国人,在这个问题上和奥地利立场一致,肯定会反对国际共管苏伊士运河。
卡尔首相:“只要能拖到我们在战场上击败法国人,这一切都不是问题。
到时候,我们就可以拿法国人的利益收买西班牙、瑞士,加上独立后的意大利邦国和我们现在的盟友,欧洲大陆就是我们说得算了。
不过在此之前,外交部还是不能放松警惕,尤其是阿富汗战争最近缓和了下来,更是要加倍小心。”
没有办法,在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没有发生背叛,那只是因为促使背叛的筹码不够。
现在法奥争夺欧陆霸权,奥地利政府就不得不提高警惕了,因为赌桌上的筹码已经足够多了。
抛开直接开战的法兰西不提,有资格争夺霸权的英俄两国,同样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跳出来摘桃子。
看看奥地利的军事行动就知道,非洲战场、苏伊士运河争夺战,本土都没有抽调军队过去,负责实施的都是殖民地部队,或者说是非洲本土动员出来的部队。
陆陆续续动员起来的三百多万军队,真正投入战场的只有南线的几十万部队,剩下的部队除了增援中欧的百万大军外,都还在家里窝着。
按理来说,只要把这些部队都派出去,已经能够满足目前的作战需要了。可是后续动员工作,仍然在继续进行中。
这其中固然有担心法国人爆棚、前线失利的缘故,同样也不乏对俄国人不信任的因素。
……
政府的决策,没有影响到前线的战斗。开弓没有回头箭,既然做了就要做绝。
光靠炮轰填平苏伊士运河太稿费时间了,为了加快速度,前线的部队不得不顶着敌人的炮火威胁填河造陆。
看着被敌人火炮击中,爬在半路上冒黑烟的汽车,博德曼上校眉头紧锁。
要知道汽车可是稀罕物件,除了国内的主力部队大量准备外,海外的军队都只有后勤部有少量装备。
中东地区的驻军算是幸运的了,因为本身就出产石油,奥地利在这边也有炼油厂,油料补给方便,才有每个团一个汽车连的盛况。
不过这仅限于战前,从大扩军开始,这样的好事就结束了。
新生产出来的军用汽车,要优先满足了本土部队,分配到中东战区的已经寥寥无几。
没有任何例外,博德曼上校这个步兵师也是扩编出来的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