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一百一十六章 直到我们再相聚 (第1/3页)

加入书签

小剧院的灯亮得太突然,许多人都来不及擦去脸上的泪水,不免有些尴尬。

不过随即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

大家都站了起来,苏长青也跟着站起来,向大家挥手致谢并与韩厂长握手。

这个别太当回事,大多数内部试映都这样,如同走过场的一环程序。

倒是不少人脸上的泪痕,在这种场合十分罕见。

“我怎么还哭了,真是年纪大了眼窝浅,看什么都容易掉眼泪。”

有人自我解嘲,听着挺尴尬。

不过搞艺术的眼泪不值钱倒是真的,容易感动,但也提起裤子就不认帐。

转过身时,刚拭去泪水的梅露兰·多拉给了苏长青一个热情的拥抱:“谢谢,这部电影很令我感动!”

一部商业娱乐片而已,似乎没必要反应得如此热烈,或许她的预期比较低吧。

苏长青相信《太平号》会成功,但也时刻提醒自己别盲目乐观,接下去要做的事很多,马虎不得。

毕竟不是颁奖礼,韩厂长摆摆手,掌声停了下来:“影片播放完毕了,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尽管说,这是搞试映会的宗旨。”

他没有先表态,免得带了风向。

这是个固定环节,于是大家将各自意见说了说。

其实放映过程中大部分夸奖和批评都说过了,现在只是正式重来一遍,尤其是批评,生怕苏长青刚才没听见。

不过也有新的意见,比如有人提出:“别的人被咬了都是几秒内异化,立马变得毫无人性,可为什么男主、壮汉和反派死胖子被咬了都拖拖拉拉,不但能回忆过去还有台词,甚至在最后一刻仍保持人性不灭,太偏心吧?”

这特么是哪个单位的,轰出去,主角就不能有点光环吗?

为了加快节奏其他人只能粗略表现,而主角有特权详细刻画,即便是几秒的事,也可以演绎成几分钟,这个道理做电影的居然还好意思问。

还有人说人物的善恶好坏太分明了,明显脸谱化,孕妇小孩老人也一个不少,显然是迎合类型片配置,这方面创新不足。

这些的确是商业片模式化的套路,不够艺术化个性化,然而市场已经无数次验证过的规律别尝试打破,《太平号》不是《模特队》,风格路线不同。

还有些批评无疑是对的,诸如精神境界不高,缺乏现实价值,为了催泪故意设置煽情镜头等等。

如果不是让弱小的女儿唱歌煽情,触动了老子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